31
2023-03
(4月1日)二氧化碳加氢制燃料与化学品
报告人简介:高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现担任《中国科学:化学》与《催化学报》青年编委。2014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4年2月在上海高等研究院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碳一多相催化与二氧化碳转化利用。2021年获第八届中国催化奖“中国催化新秀奖”;曾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22)、上海市青年拔尖...
30
2023-03
(4月3日)稀土催化材料的多位点协同
报告时间摘要:催化活性中心的赋存状态直接决定了催化材料活性、选择性与稳定性。近年来,一类新兴的催化材料结构形式:在同一结构基元中同时耦合具有不同功能的双活性位,即双位点催化材料表现出显著区别于传统单位点催化材料的性能优越性,而备受关注。双位点可以由不同元素构成,也可以是同种元素的不同赋存状态。通过彼此间协同,可以有效改善催化材料表面电子状态,改善底物分子吸附、活性中间体迁移或产物分子脱附,促进...
30
2023-03
(4月3日)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构建和性能研究
报告题目: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构建和性能研究报告人:刘琦副教授报告人简介:刘琦博士 苏州大学青年学者副教授(2023年3月-至今),南粤26选5开奖结果硕士(2014年6月),武汉大学博士(2017年6月),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结构构筑和气体分离薄膜研究。代表作:J. Am. Chem. Soc. 2016, 138, 42, 13822–13825;J. Am. Chem. Soc. 2019, 141, 1, 488–496;Angew. Chem. 2018, ...
30
2023-03
(4月1日)多相催化系列讲座
催化系列讲座 会议地点:嘉锡楼413会议时间:2023年4月1日 14:00-17:00时间报告人报告题目主持人14:00-14:45黄伟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催化表面化学谢在来14:45-15:30齐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碳基能源催化材料和反应过程探索15:30-16:15姜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小分子转化的X射线谱学表征黄兴16:15-17:00张炳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催化剂表界面结构解析及原位表征 福建·福州2023年4月01
30
2023-03
(4月1日)多元多孔材料合成方法学
多元多孔材料合成方法学乔振安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催化是现代工业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均一可调的孔径和孔容,多样而有序的孔结构等特征,是重要的催化材料。多孔材料的合成体系复杂,包括多个化学进程,致使已被开发的多孔材料仍存在结构组成单一、微观结构难调制、制备方法繁复等诸多难题。因此,以催化应用为导向,开发化学合成新方法,实现高性能多孔催化新材料的定向制备,拓展多孔材料的研究范畴,...
30
2023-03
(3月1日)原位穆斯堡尔谱技术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催化位点的精准识别和催化机理的清楚认知是催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开发高效催化剂的关键。近年来,单原子催化在能源催化转化领域快速发展,单原子催化剂在实现100%原子利用率的同时,也为从原子层面认知催化过程提供了理想的模型体系。然而,由于实际反应条件下催化位点结构具有复杂性,并受限于现有原位表征技术时空分辨的不足,催化位点真实结构的精准探测仍极具挑战。穆斯堡尔谱基于原子核对γ射线的无反冲共...
30
2023-03
(3月31日)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的探索研究
摘要: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化学能(即人工光合成)是国际科学领域的大科学课题,人工光合成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前沿科学问题,被认为是化学科学界的“圣杯”式课题。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人工光合成的重要途经,、但仍面临巨大挑战,如太阳能转化利用效率低、氢气氧气分离挑战以及产物之间可逆反应等问题。本报告将系统介绍研究团队近年来在光催化半导体新材料设计、光生电荷分离策略、光催化分解水氢气氧气可逆反...
30
2023-03
(4月1日)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研究
报告人简介:巢晖,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5),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和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15)。1992年于湘潭师范学院(现湖南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于南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多次赴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合作科研。2004年至2005年在美国Texas A&M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基...
30
2023-03
(4月2日)应变电催化:材料、理论与应用探索
郭少军教授简历: 郭少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吉林大学学士、中科院应化所博士、布朗大学博士后、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奥本海默杰出学者;2015年9月入职北京大学,2021年2月晋升为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电能源化学、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SC系列(24)、Adv. Mater./Angew. Chem./JACS(6...